工傷維權,傷不起的到底是什么?
4月26日,深圳手牽手愛心小組發起“光榮勞動的背后”活動,該活動在美麗的深圳大學校園內舉行。在活動現場上,我們了解到了一起起令人心酸的工傷事件。
被碾三根指獲賠十三萬
去年4月,來自重慶的譚德軍跳槽到深圳西鄉固戍一家臺資五金廠打工。之所以離開原來工廠,是因為他看到廠里有人被機器弄傷,老板對生產安全仍然不重視。譚德軍決定換個正規點的廠。
不過,來到新廠一個多月后,噩運還是降臨在他頭上。“廠里的機器已經老化,雖然加裝了紅外線保護裝置,但還是經常出故障。”譚德軍說,他曾就此向廠里反映過多次,卻不見老板有任何檢修或更新設備的舉措。出事那天,在幾次調試不成功后,主管讓譚德軍關掉紅外線保護裝置進行手動調試。結果,譚德軍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被壓模機碾碎。
譚德軍最終被鑒定為六級傷殘。由于廠里為其買了工傷保險和商業意外險,他最終獲賠13萬元。“老板一分錢不出,把我當包袱甩了。”譚德軍說,拖著殘手的他,再也沒能找到工作。“以后該怎么辦?”作為家中的頂梁柱,35歲的譚德軍感覺前途一片黯淡。
久觸化學品不覺被毒侵
當天出現在活動現場的,除了因工致殘的農民工外,還有另一群人——傷在體內的職業病患者。
楊麗秀在深圳一家電子廠干了10年,每天要工作12小時。2003年開始,她時常感覺手腳無力、頭痛。起初她以為是勞累所致,但反復求醫后,病情仍越來越嚴重。“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每隔一星期就要去看一次病。”楊麗秀說。007年,楊麗秀陪老鄉去體檢,無意中接觸到一些職業病的知識。聯想起每天都與化學藥品接觸,楊麗秀懷疑她的病與之有關。在她的再三要求下,廠方最終同意楊麗秀進行職業病鑒定。結果顯示,她患上了一種名為“白電油(學名正庚烷)慢性中毒”的職業病。從此,楊麗秀開始了漫長的治療過程。雖然購買了工傷保險,楊麗秀的治療費有了保障,但生活費卻一直無著。楊麗秀留在深圳治病至今已5年,一想到在老家的孩子,她的淚水便流了下來。
胡哥是來自東莞的一位農民工。原在一家玩具廠打工的他,因苯接觸患上白血病,住進醫院治療也已好幾年。同楊麗秀一樣,胡哥對職業病也曾一無所知,直到身體出問題,才發現為時已晚。丟掉工作后,胡哥一直靠工傷保險基金維持治療,但從今年開始,其治病用藥不再納入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原所在工廠也拒絕支付胡哥的醫療費用。他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我現在停藥已經1個多月了,隨時會出現生命危險。”楊麗秀和胡哥說,他們算是不幸中的幸運者,起碼能得到治療,“更多工友對職業病毫無認知,往往發現身體不好便辭工回家,有的人就這樣稀里糊涂地死了。”
遭遇舉證難維權成本高
來自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市工傷人數約50000。據手牽手愛心小組義工介紹,在他們每年接觸的近4000工傷工友中,大部分人來自塑膠、五金、電子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中九成以上人上崗前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廠方一般只簡單告知其如何操作,或安排其觀摩熟手的做工過程后,便要工人上崗。同時,一些工廠缺乏安全防護措施,機器設備老化失修,工人經常加班、勞累過度,都是導致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手牽手愛心小組義工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一些工廠向工人隱瞞了工作環境中存在有毒化學品的事實,也沒有按規定組織在崗工人進行定期的職業健康體檢。“受工傷后,面對鑒定程序的繁雜、老板的不負責任和政府部門間的推諉,工友們的維權之路格外艱辛。”手牽手愛心小組義工說,職業病鑒定要求工人提供有害物質接觸史,但許多人往往連接觸的是什么都不清楚;另一方面,即使有關機構對工作環境進行檢測,部分廠方也會通過偷梁換柱方式蒙混過去。而在手牽手愛心小組接觸的案例中,即使一些人被鑒定遭受了工傷,也很難得到合理賠償,有人甚至遭老板反索賠,被要求賠償機器損壞等經濟損失。同時,工傷維權所需時間較長,短則一年,慢則三五年。“
上一篇:企業可以解雇醫療期職工嗎?
下一篇:隱形勞動者工傷誰來負責?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
工傷案例知識排行榜
- 01工傷私了協議能不能反悔撤銷
- 02 未簽合同無工傷保險由單位
- 03 無償幫工受傷誰負責賠償
- 04工傷認定48小時之限緣何屢引
- 05工傷索賠分四步走
- 06公司免責約定無效
- 07未繳社保下班途中出車禍誰擔
- 08工傷死亡賠償金分配案例
- 09“疑難雜癥”的勞動案件
- 10工傷糾紛重新鑒定加大賠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