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前外出吃飯受傷,可以認定工傷嗎?
王海林是某車站的工作者,車站有自己的員工食堂,但是食堂沒有供應早餐。因此,王海林有一天接早班的時候,沒有出門早沒吃早餐,故在到崗后他又外出買早餐,不料途中遭到重大車禍。搶救后,王海林申請了工傷認定并獲得審批,但是車站卻不認可社保局的認定。
接班前外出受傷如何認定
王海林是某車站的一名員工。2009年7月的一天,他早早來到值班車站準備接班。由于離家時太早沒吃早飯,當天早7時許,他向同事借了一輛摩托車外出吃飯。不料,在行駛途中,摩托車撞到路邊橋梁防護墩后翻倒,受傷的王海林被附近村民送到醫院。
經醫院診斷,王海林身體多處骨折,頭部軟組織、脊髓等受到損傷。隨后,王海林向社保局提起工傷認定申請,社保局于去年認定其所受的傷為工傷。用人單位不服提出行政復議,社保局維持認定。
隨后,用人單位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法院維持了社保局的工傷認定。“當天早晨,王海林已從其住所到達了工作地點,而后又向同事借摩托車外出,其外出與工作沒有關系,不應認定為工傷。”用人單位以此為由,向烏市中院提出上訴。
而社保局則認為其作出的工傷認定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的相應規定,事實清楚,依據準確,程序合法,請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烏市中院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相同。法院另查明,王海林工作的車站為職工一天提供兩頓飯,就餐時間分別是12時30分與20時30分。
烏市中院認為,王海林事發當天早晨到達工作地點后,該車站早上開飯時間是12時30分,其在早晨9時接班前外出吃飯雖然不是工作內容,但是其生理需要,也是完成工作的前提條件,與工作有著密切聯系,因此遭受事故應屬工作原因。
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1條闡明立法目的:“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根據勞動法律法規關于勞動保護的總體法律精神和《工傷保險條例》立法目的,王海林受傷應當認定為工傷。
因此, 烏市中院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正確,應予維持,對用人單位的上訴請求不予支持。
工傷認定應符合立法目的
審理本案的杜法官談道,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傷保險條例》列舉了10種可以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的情形,并列舉了3種不能認定工傷的情形。但現實生活紛繁復雜,職工傷亡情形多種多樣,《工傷保險條例》不可能一一列舉。因此,應在探尋立法目的,全面把握立法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案件事實,對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傷害的認定為工傷。
此外,因職工傷亡原因復雜多樣,對“工作原因”不能做狹義理解,否則將無法對勞動者給予充分有效的保障。適當放寬對“工作原因”的把握標準,即不局限于工作崗位、工作內容,需結合個案因素,從職工受到傷害的原因與工作緊密程度、聯系程度上予以判斷。
結合本案來說,王海林是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傷害。其所工作的車站食堂早晨9時前不供應早餐,而車站附近又無可就餐之地,王海林早晨9時接班前騎摩托車外出吃飯是基于當時的工作環境,解決其生理需要,符合情理,也是其從事工作的必需,與工作有密切聯系。職工因從事工作而解決必要的生理需要時所遭受的事故傷害,可以視為“工作原因”。
上一篇:下班一小時后出車禍,算不算工傷?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
工傷案例知識排行榜
- 01工傷私了協議能不能反悔撤銷
- 02 未簽合同無工傷保險由單位
- 03 無償幫工受傷誰負責賠償
- 04工傷認定48小時之限緣何屢引
- 05工傷索賠分四步走
- 06公司免責約定無效
- 07未繳社保下班途中出車禍誰擔
- 08工傷死亡賠償金分配案例
- 09“疑難雜癥”的勞動案件
- 10工傷糾紛重新鑒定加大賠償費